第333期:《湖北交院报》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333期:《湖北交院报》
  • 推进教学诊改 创建优质院校

    摘要:推进教学诊改 创建优质院校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学校诊改工作,强化诊改培训,提升质量意识,12月11日、18日,我校在培训楼先后召开了诊改工作交流会。各专项诊改工作负责人、有关二级学院代表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的诊改项目作了汇报发言,交流了诊改实践经验,分享了典型诊改案例,就今后的诊改工作提出了规划。为了让广大师生了解诊改、支持诊改,本期校报辑录其中7位同志的发言摘要,其他4个二级学院的汇报发言另发。

  • 谈谈诊改的逻辑起点

    摘要:谈谈诊改的逻辑起点   诊改工作的逻辑起点是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质量改进螺旋从目标、标准开始,设置纵向和横向(五纵五横基本框架)体系化的目标、标准(指标),形成目标“链”(体系)、标准“链”(体系)。  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是“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起点,是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设定目标要注重体系化、要成“链”,要切合实际、上下一致,还要能“传到”能“导引”。标准是目标的具象体现,是目标达成的底线和衡量目标的标尺,它分为工作标准、绩效考核标准以及各项专业标准等。标准要契合目标,自然也要成“链”。  有效打造“两链”,就要善于用SWORT、WBS等分析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战略),不断完善学校规划,形成学校层面的目标链;再根据学校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目标链;然后编制学院规划实施路线图;最后依据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与考核标准,编制年度工作计划,逐步落实。在设计“目标链”时,要准确把握目标内涵,深入挖掘关键因素,设定可量化、易监测的显性指标,并按阶段发展目标设置阈值。而标准的设定则要遵守SMART原则:设置的标准要清晰、明了,可以衡量,有实现的可能,与目标、工作要有相关性。简而言之,打造标准链就是要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  需要强调的是,诊改所指目标是质量直接创造主体自己树立的目标,诊改所指标准是支撑上述目标的标准。(根据主讲人PPT整理)

  • 学校层面诊改工作之我见

    摘要:学校层面诊改工作之我见   先进理念是诊改的依归,诊改工作要以“55821”基本架构为理论支撑,依托“5纵5横”结构,实现内部质保的网络化覆盖联动;运行“8字形”质量改进单元,做到全员参与制度化;注入文化和机制“双引擎”动力,完善常态化保证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促进诊改工作落地生根。  诊改一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是设计建标,打造诊改起点两链(目标链和标准链);事中是实时监控,做好实施过程中监测和预警;事后是质量提升,形成诊断结论、提出改进措施。具体流程是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顶层设计;质量管理处来组织实施;由各诊改专项组牵头,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从学校、专业、课程、师资以及学生这五个层面进行具体实施;信息中心(数据平台)提供信息支撑。  学校层面主要从重点任务和常规工作两个方面来开展诊改工作。重点任务诊改包括科学设计“两链”;依据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与考核标准,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再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月,实施目标任务月度沟通与反馈(逐步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与反馈);建立计划落实与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目标,确保任务高质量达标。常规工作诊改主要是按纵向五系统进行各部门归属、厘清职责,建立职责-岗位工作-工作标准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工作包,确定组织管控事项,实施事项风险评定,制定管控作业制度;利用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建立常规工作持续改进机制,做好部门内部自我诊改、学校复核、绩效考核等工作。  总体而言,诊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制度管权、流程管事、过程可溯、绩效可测”的内控运行机制。(根据主讲人PPT整理)

  • 立足长远发展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摘要:立足长远发展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兴国必先强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是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需要。  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结构上来说,师资队伍建设诊改工作属于纵向五系统的资源建设部分,从横向五层面看教师层面诊改既是诊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四个诊改的重要保障。同时,师资诊改是实行纵横联动全覆盖的“8字型”质量改进运行单元,构筑“双引擎”(文化引擎、机制引擎)动力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诊改工作,对于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网络化、全覆盖的诊改运行机制意义重大。  我校坚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六大工程”,从改革教师聘任制度、考核制度、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骨干带头人选拔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但这些措施都是基于奖惩性评价思维建立起来的,主要聚焦教师取得的业绩或成果,面向的是教师的过去式,而没有面向教师未来发展。教师大都是被动发展,难以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同时学校层面缺乏系统地引导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升的机制,尤其缺乏引导教师发展的标准。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情况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障碍,师资队伍建设诊改思路是将以质量为核心,以制度为起点,以体系为保障,以“实”字为基石,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内涵,深入挖掘师资队伍建设关键因素,寻求创设师资队伍建设显性指标,完善教师聘用考核标准,制订教师发展诊改制度,实施教师年度质量报告举措,建立师资队伍保障机制。一要明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标,打造“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二要构建师资队伍质量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三要建设教师自我发展平台,包括建立服务诊改的师资信息管理平台和搭建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诊断平台;四要建立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立培育机制和奖惩机制。

  • 以诊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以诊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能,而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从“五横”的质量保证主体来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诊断与改进十分重要。  衡量培养的学生质量要具备全面的质量观,综合考量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认识、情感、兴趣、特征、意识、品质等个体发展程度。学生发展诊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诊改对象,依据科学的发展标准,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诊断,并明确自己发展目标,不断改进自身发展的过程,该项工作的源头是确定目标和标准。  学生层面诊改工作实施的关键问题:一要编制学生自我测量量表,并借助信息化平台,搭建基于自我测量表的学生发展诊断系统;二要做好学生动员,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诊断的意义,以及诊断对于个人发展、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价值,诊改才能有效推进;三要重视学生自我诊断结果的使用,这才是学生发展诊改的真正目的。  在学生层面的诊改工作中,各方角色定位要准确,学生是主体、学校是保证、教师是辅助;要在学生中形成质量意识,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质量提高过程中来;此外,学生发展诊改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要在学校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全方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学工系统建设,形成学生学业发展、个人发展、生活服务等常态化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使学生发展内生动力和外部支持系统相结合,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培养与服务。

  • 专业诊改的思考

    摘要:专业诊改的思考   专业建设和诊改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牛鼻子”,是学校开展诊改工作的基础,扎实做好专业诊改工作,既有利于专业健康良性发展,又能为课程、师资、学生等主体的诊改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简单来说,组织专业诊改主要可从如下方面来进行:(一)专业定位是否准确;(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三)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适;(四)专业带头人是否得力;(五)教学团队是否合理;(六)实践教学条件是否满足;(七)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八)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九)校企合作是否深入;(十)职业技能是否达标;(十一)学生是否可持续发展;(十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十三)社会服务是否有成效;(十四)专业特色是否形成。  总之,要以质量为核心,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筑牢目标标准这块诊改基石;求真务实,将诊改理念落实落细到日常工作中;以数据说话,高度重视信息平台建设在诊改中的作用。b

  • 加强课程诊改

    摘要:加强课程诊改   课程诊改就是针对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教学和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诊断,并在充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修正课程建设发展方向。  根据我校课程建设现状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课程诊改下一步重点进行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诊改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诊改,一方面要贯通人才培养目标链,实施课程教学诊改,确保培养目标有效达成;另一方面要贯通学校发展目标链,实施课程建设诊改,确保建设目标精准落地。课程教学诊改包括课堂实时性诊改和期末课程教学诊改,课程建设诊改分为月度自我诊改和年度考核性诊断。  课程诊改近期工作安排是首先要进行课程教学诊改,按时提交课堂实时性诊改记录和课程教学诊改报告;其次,进行课程建设规划,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再次,对照课程建设规划进行诊改,并撰写课程建设诊改年度报告;最后,提出课程建设需求,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期望学校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和制度支持。

  • 关于诊改信息化工作的几点理解

    摘要:关于诊改信息化工作的几点理解   诊改工作目标是形成常态化的学校、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诊改工作模式,对于信息化工作而言重在常态化支持。诊改是方法、是手段、是机制、是制度,信息化是诊改的抓手,以前凭经验,现在凭数据反馈做改进。没有信息化支持,就不可能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  信息化诊改是一个全员、长期、生态的工程,学校领导重视是前提、管理需求理清是关键、技术人员给力是核心、全体师生参与是保障,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保持持续的精力和资金投入。  诊改信息化的工作思路是以诊改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支持诊改工作。重新评估现有信息化系统适用度,提出升级、重组、优化的需求,各业务系统建设遵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原则,尽可能实现数据的伴随式、过程化、无感知采集。具体任务包括建设数据自动采集的诊改数据分析平台、面向师生的教学过程数据采集系统;完善已有的学工、教务、OA、财务、资产等系统,接入校本数据平台,自动汇集到诊改数据分析平台。  诊改信息化建设路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打通信息孤岛,构建校本数据中心;二提升学校治理,服务管理信息化;三满足泛在学习,实现教学信息化;四开发移动应用,提升用户体验;五突出数据分析,强化科学决策;六强化基础服务,确保各类保障;七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团队。